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內外疫情專區

Print
    最新國內疫情(111/07/18-111/07/24)
    資料來源:內科部(台南分院)

    WHO宣布猴痘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我國將積極監測及整備應變量能,並提醒醫師加強通報及民眾留意

    發佈日期:2022-07-24

    世界衛生組織(WHO)評估自今(111)年5月全球爆發猴痘疫情以來,病例數持續快速增加且受影響國家日益增多,基於受影響國當地可能具暴露風險,召開緊急委員會議,於昨(7/23)宣布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該署將積極監測及應變整備並提醒醫師,猴痘已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如發現符合猴痘病例定義之疑似個案,務必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我國截至目前已通報10例病例,累計2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感染國家為德國及美國,將持續密切觀察國內外疫情發展;另於今年6月30日起,將具有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個案之49個國家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二級:警示(Alert)」。全球自今年5月起於非猴痘疫區爆發疫情以來,截至今年7月22日全球累計至少74國/地區報告16,836例確診,其中以歐洲及美洲區域疫情最嚴峻,累計病例前五名分別為西班牙、美國、德國、英國、法國

    若前往該些國家,國人應避免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我國境外移入檢驗出首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

    發佈日期:2022-07-22

    (22)日公布我國境外移入檢驗出1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7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該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已接種3劑疫苗,今(2022)710日自印度與1名家人及1名友人入境,持有搭機前2日內PCR陰性報告,並採居家檢疫。3人於機場採檢結果均為陽性(3人CT值均為20),後續於原住所進行居家照護,721日定序結果為Omicron BA.2.75,同行家人及友人定序結果則為Omicron BA.4。

    BA.2.75變異株最早於今年5月發現,已於印度快速傳播並成為該國主流株,目前全球已有英國、德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日本、印尼、泰國等至少15國報告病例,惟因多國檢測量下降,實際傳播情形可能低估。WHO表示尚須研究證實 BA.2.75傳染力及致重症機率,因病毒突變處可能影響其抗原特性,須密切關注對疫情影響。

    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籲請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為保障照顧型機構民眾健康,指揮中心延長提供住宿型機構、社區式機構公費快篩試劑至8月31日止

    發佈日期:2022-07-21

    今(21)日宣布延長各類型住宿式及社區式照顧機構需定期公費快篩之措施,並將直接配送2個月份之數量至照顧型機構及單位,共約390萬劑,受益約27.7萬人,持續定期快篩機制再延長1個月至今(2022)831日止,篩檢頻率為服務對象每週定期快篩2(身心障礙者、失智症者、218歲則每週1次,未滿2歲免篩),工作人員每週至少1次,已確診康復者3個月內免篩檢,後續再視疫情狀況調整篩檢頻率。

    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持續在全球擴散,考量住宿式機構照顧較多慢性病及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者,為降低照顧型機構群聚感染風險,持續執行公費快篩至8月31日,並持續提供照顧型機構定期快篩之公費試劑,發放對象為住宿式長照機構、老人福利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精神復健機構、一般及精神護理之家、兒少安置機構、兒少團體家庭、榮譽國民之家等住宿型照顧機構,以及日間照顧中心、家庭托顧、身心障礙社區式照顧服務、早期療育機構以及托嬰中心等社區型照顧機構;公費試劑配送數量以服務對象每人每週2劑及工作人員每人每週1劑估算,並將直接配送2個月份之數量至上述照顧型機構及單位。

    ◎自7月22日起,開放因工作需求需出國之18歲以上民眾接種第二次追加劑

    發佈日期:2022-07-12

    目前國內疫情趨緩,邊境政策逐漸開放,惟考量國際疫情仍持續嚴峻,經書面諮詢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意見並衡酌國內疫苗核准與供應現況,將自7月22日起,開放因工作需求需出國之18歲以上民眾接種第二次追加劑

    本次開放對象包括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之18歲以上民眾,ACIP專家表示此對象可於出國2週前接種,惟仍應與第一次追加劑間隔150天以上,使疫苗發揮最大效益。前往接種時,除需攜帶健保卡、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之外,亦需攜帶邀請單位邀請證明、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函或公司同意出國證明(3擇1),及機票,供接種單位核對身分。

    疫苗接種為防疫工作重要一環,接種疫苗後可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的風險,尚未完成基礎劑及追加劑接種的民眾應盡速施打,符合第二次追加劑開放對象可依自身風險及意願評估接種,並持續做好個人防護及配合防疫/檢疫規範,以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中央與各地方政府共同推動滿 6 個月至 5 歲嬰幼兒莫德納COVID-19 疫苗接種作業自 7 月 21 日起實施

    發佈日期:2022-07-20

    今(20)日表示,滿6個月至5歲(未滿6歲)嬰幼兒之莫德納 COVID-19疫苗接種作業預計於今(2022)年7月21日起實施,依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於今年6月27日專家會議決議,「目前國內處於社區流行階段,建議滿6個月至5歲(未滿6歲)嬰幼兒接種莫德納 COVID-19疫苗,以降低染疫後重症及死亡之風險,經參考疫苗臨床試驗結果及各國疫苗接種政策,建議接種兩劑基礎劑每劑接種0.25mL (含25 mcg mRNA),兩劑間隔4-8週以上」。另,接種途徑為肌肉注射,2歲以下之嬰幼兒建議接種於大腿前外側股外側肌,2歲以上幼兒接種於非慣用手之上臂三角肌,經醫師評估後接種。

    今年截至7月18日止,累計103名兒童本土COVID-19重症病例(其中22例死亡),年齡中位數4歲,以3歲以下50例為多,其次7-12歲為28例

    莫德納 COVID-19疫苗為首次於國內提供滿6個月至5歲(未滿6歲)嬰幼兒接種,基於兒童及青少年於接種mRNA疫苗後可能的反應及罕見發生輕微之心肌炎及心包膜炎,請家長於接種前詳閱接種單位提供的接種須知,以瞭解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常見副作用(如躁動/哭鬧、接種部位疼痛、嗜睡、食慾不振、發燒、注射部位紅斑及腫脹等),並於醫師評估後接種。接種後可透過接種單位提供的海報或須知上的QR code掃描加入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ucz02Kh3_q28Jena2Z3AoA),藉由家長關注子女接種後狀況,提醒就醫並瞭解接種後常見不適。

    指揮中心呼籲,由於幼兒,尤其嬰幼兒尚未能表達自身感受,請家長於接種後持續留意,常見副作用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其中發燒一般約48小時可緩解,如有持續發燒超過 48 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活動力持續不佳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另接種疫苗後 28 天內若發生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症狀,例如: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症狀、心悸(心跳不規則、跳拍或 " 顫動 ")、暈厥(昏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例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亦務必立即就醫,並告知疫苗接種史。

    ◎7月22日起,COVID-19疫苗第二次追加劑實施對象擴大至50歲以上成人

    發佈日期:2022-07-20

    國際疫情仍持續嚴峻,社區亦陸續檢出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本土個案,為因應邊境逐步開放後,COVID-19新型變異株對於國內防疫可能之衝擊,經諮詢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專家(ACIP)意見,參酌各國接種政策並綜合評估國內疫苗供應現況後,將自今(2022)年7月22日起,擴大提供開放50歲以上成人於第一次追加劑接種5個月(即150天)後,接種第二次追加劑,維持社區群體免疫。

    國內疫苗庫存充足,符合接種間隔的民眾可透過「COVID-19疫苗防治一網通」或地方政府衛生局公告,查詢鄰近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施打之疫苗廠牌及接種時間。指揮中心呼籲,疫苗接種為防疫工作重要一環,接種疫苗後可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的風險,尚未完成基礎劑及追加劑接種的民眾應盡速施打,符合第二次追加劑開放對象可依自身風險及意願評估接種,並持續做好個人防護及配合防疫/檢疫規範,以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7月25日起,放寬外籍人士得以志工、傳教弘法、研習(宗教教義)、實習、國際交流及度假打工(青年交流)等事由申請入境

    發佈日期:2022-07-19

    國際邊境政策逐漸開放,為平衡推動防疫工作,且促進經濟及社會活動與國際必要交流,經綜合評估國內疫情、防疫與醫療量能,並參考國際經驗後,宣布自今(2022)年7月25日起,放寬外籍人士得以志工、傳教弘法、研習(宗教教義)、實習、國際交流及度假打工(青年交流)等事由申請特別入境許可簽證來臺,上述類別人士於疫情前每年入境總人數約一萬餘人。其中度假打工(青年交流)是基於我國與外國間所簽署的協議,目的在鼓勵兩國間青年交流,且每人一生僅得申請一次,而目前多數締約國已開放我國青年申請。基於平等互惠原則,因此也在開放之列。

    邊境開放策略必須循序漸進,指揮中心將視疫情變化隨時滾動式檢討與調整開放政策;也提醒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持續做好個人防護及配合防疫/檢疫規範,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7月19日起適度放寬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發佈日期:2022-07-19

    國內疫情趨緩,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7月19日起適度放寬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其中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戶外從事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得免戴口罩,相關規定說明如下:

    一、放寬戴口罩規定,增加「騎機車/腳踏車」為例外情形,例外情形時得免戴口罩,但外出時仍應全程佩戴口罩:

     (一)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

     (二)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或準備口罩,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

    1.室內外從事運動。

    2.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

    3.自行開車、騎機車/腳踏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時。

    4.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

    5.戶外從事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

    6.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

    7.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

     (三)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

     (四)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例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

    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三、賣場、超市、市場:依營業場所/公共場域防疫措施,不另要求人流管制;開放試吃。

    四、高鐵、臺鐵、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除外)、國內航班等交通運輸:於運具內(車廂、船舶、航空器)開放飲食。

    五、餐飲場所:應嚴格落實量體溫、提供洗手設備及消毒用品;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違反上述措施者依法裁處並限期改善,未完成改善者,不得提供內用服務。

    六、宗教場所、宗教集會活動:依內政部規定之防疫措施辦理。

    呼籲防疫工作人人有責,請民眾自主落實防疫措施,維持個人衛生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出入公共場域落實體溫量測等相關措施,下載並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並籲請尚未完全接種COVID-19的民眾,儘速完成COVID-19疫苗接種,保護自身及親友健康。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新聞稿
    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   關心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