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內外疫情專區

Print
    最新國內疫情(112/08/23-112/09/01)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本土傷寒確定病例,籲請民眾注意飲食衛生。 發布日期:2023-08-23

      我國今(2023)年首例本土傷寒確定病例,為北部30多歲男性,7月11日起陸續出現發燒、頭痛、腹瀉水便、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多次就醫服藥後症狀已改善, 8月12日起因再度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頸部僵硬、疲倦等症狀, 8月18日就醫採檢,並於隔日住院,8月21日檢出傷寒桿菌確診,目前個案仍住院治療中。個案近期無國外旅遊史,僅於6月底曾與家人至離島旅遊,同住家人及同行旅遊者共8人,皆無疑似症狀。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之腸道傳染病,潛伏期約8至14天(可由3至60天不等),主要經由食用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腹痛、腹瀉或咳嗽等。疾管署呼籲民眾注意飲食及手部衛生,食物應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烹調及製備過程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飲用水應煮沸或使用瓶裝礦泉水、非立即食用的食物應加蓋後置入冰箱保存,尤其沙拉及冷盤之保存應特別謹慎;此外,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正確使用肥皂及清水澈底清潔雙手,才能有效防範。。

    新增今年第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以及1例母子垂直感染個案,提醒全臺均有登革熱感染風險,請民眾落實環境整頓及各項防蚊措施。發布日期:2023-08-29

      第3例本土登革熱死亡個案,為雲林縣80多歲男性,有慢性腎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病史,8月17日晚間因發燒、畏寒、肌肉痠痛、疲倦虛弱、食慾差等症狀就醫,經NS1快篩檢驗陽性確診後返家休養,8月20日出現疑似腸胃道出血(瀝青樣便)症狀,8月21日因身體持續不適再次就醫,出現血球及血小板低下、雙側肺浸潤、肝臟發炎指數過高等症狀而收治住院,8月25日因病況惡化不幸過世。
      另,新增1例母子垂直感染個案,個案為居住於登革熱流行區之未足月新生兒,8月22日個案手腳出疹且活動力下降,8月24日就醫,因NS1快篩陽性通報確診,經衛生單位疫情調查,個案母親於8月8日分娩後持續發燒,8月9日就醫,因NS1快篩陽性通報確診。本署經邀集個案治療團隊及專家學者討論後,依據個案及案母疫情調查、臨床症狀以及檢驗結果並回顧相關文獻,研判個案為母子垂直感染。目前該新生兒個案健康狀況穩定,已於今日上午出院。疾管署提醒,保護孕婦及新生兒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清除家戶內外孳生源並落實防蚊措施;新生兒建議可以物理方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等)進行防蚊。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目前腸病毒疫情處流行期,且開學日將至,籲請落實肥皂勤洗手及咳嗽禮節。 發布日期:2023-08-29

       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南部10個月大男嬰,於8月8日經照顧者發現失去意識,且無呼吸、心跳,送醫後急救無效,於當日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D68型感染併發重症死亡。今年累計9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含1例死亡),分別為4例克沙奇A4型、2例克沙奇A6型、2例腸病毒D68型及1例伊科病毒21型,均為5歲以下幼童。

      提醒家長及教托育人員加強教導學童落實肥皂勤洗手以及咳嗽禮節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與清潔;此外,腸病毒傳染力強,易於家庭手足間傳播,家有5歲以下嬰幼兒之家庭,應更加注意個人衛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並時常消毒、清洗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幼童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落實生病不上課,以避免因與其他幼童接觸造成交叉感染。

    ◎疾管署舉辦「APEC後疫情時代郵輪傳染病防治策略研討會:導入數位科技應用」,專家學者及郵輪業者齊聚,強化郵輪防疫韌性及促進跨境安全旅行。發布日期:2023-08-24

      郵輪上人口密集、人員互動頻繁、航程跨越多個經濟體停靠多處港口、供應大量餐食及飲用水等特性,讓郵輪上傳染病(呼吸道疾病、腸胃道疾病、疫苗可預防疾病)的監測、預防、減災與管理,倍受重視;期透過本次研討會,促進APEC經濟體建立合作與防疫網絡平台,共同提升亞太區域郵輪傳染病防疫韌性。研討會將就「全球及區域郵輪傳染病整備及管理合作」、「郵輪衛生檢查及管理」,「各經濟體郵輪傳染病事件應處及挑戰」、「郵輪傳染病防治導入數位科技應用」等進行專題演講及經驗分享,參與外賓包含歐盟、美國、澳洲、新加坡、泰國、菲律賓、日本、韓國、英國、馬來西亞、秘魯、越南等22位學者專家及郵輪業者代表,與國內專家學者及郵輪相關協會等代表,同時邀請交通部航港局、觀光局、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臺灣郵輪產業發展協會及地方政府(衛生局)等國內公私部門代表約100人,蒞臨參與及交流。

    :::